我军在初创时期就有司号兵。司号兵编制在我军通信兵的序列中,连编有司号员、营编有号目、师和团编有号长。在通讯联络器材不发达的时候,军营的一日生活和训练、作战基本上要听号音指挥,不光司号兵对上百个号谱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各级首长也必须清楚,就连新兵入伍后,都要进行背诵号谱的训练,什么是冲锋号,什么是集合号,什么是防空号。
小小军号,在战场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号声就是命令,必须执行,冲锋号响了,就是枪林弹雨,也的往上冲,所以俗话说“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就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军号还是鼓舞士气的方法,我军冲锋的时候,往往全团几十把号一起吹冲锋号,大家都热血沸腾的向敌人冲去。
现在常用的军号号谱主要有:
起床号、出操号、紧急集合号、熄灯号、收操号、开饭号、上课号、下课号、午睡号、午起号、晚点名、休息号、集合号、防空号。但以前还有数目字,团、营、连、排,东、南、西、北等,比如可以通过号音表明团调几营几连到某地,或遇到不明身份的部队,可以通过号声分辨敌我。过去说“号令三军”,是非常形象的。当然,军号的作用距离只有一两公里,要想传的远,只能站到山头上才能鼓角相闻了。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军号这种古老的通信工具,已经不适应高科技战争的发展需要。1985年,解放军精简整编时,取消了司号兵。
但这种号声却牢牢的刻在美军和韩国军队的心中。“联军”总司令李奇微在他的《朝鲜战争回忆录》这样描述军号。“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它仿佛就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它一响起,中共的军队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我军。” 韩国将领说“半夜只要想起凄凉的小喇叭,我们的官兵就慌的想从地里找个缝钻进去”。
国产大片“集结号”上演后,至于电影怎样我不去评论,我只想说,在我军的军号号谱中从来没有集结号这个号谱,电影起了这么个无中生有的名字,犯了这么一个低级的错误,看来以后冯小刚再拍军事题材的电影应该请军事顾问了。
先说集结,在军语中集结是指:1、部队开进达到准备进入战斗的地区时,为便于准备作战和而后的展开而缩短队形的过程。2、将分处不同地方的部队调集到一个指定地域。3、突围前约定被打散的部队到指定的地点聚集。而所有这些军事行动都是预先就定好的,无须吹号。
再说阻击战或防御战,要么撤出,要么突围,要么与阵地共存亡,也没有集结的说法。
至于集结号,就算是有(其实没有),大部队想安全撤出,摆脱敌人的纠缠,起码跳出去十几里,甚至几十里才算安全了,那时,你就是让全团号兵吹破嗓子,又有谁能听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