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十大谋臣

caocaoli 2007-3-12 20:40

三国十大谋臣

一个优秀的谋臣应该具备超乎常人的分析与预见能力(洞察力)、对时局的宏观把握能力(政治谋略)和战略战术的合理运用能力(军事谋略)。上述除第一项能洞察力为谋臣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外,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由于不同人物分工的差别会有着各自的侧重。象郭嘉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而程昱则显得要偏重于政治一些。当然也不乏军事和政治两方面表现相对均衡的例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蒋济。
有些人物的能力非常突出,但由于史料的限制,要为其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十分困难,譬如田丰――排位靠前则缺少依据,排位过后又会有失公正。因此我最终决定放弃以往固有的排名方式,只将我心中的十大谋臣人选分作两个梯队,不再排具体的位次。
 
  第一梯队:是我所认为的三国时期最强的三大谋臣――沮授、荀彧、诸葛亮(排名不分先后)。
 
  第二梯队:同样是极为出色的谋士,只是与第一梯队三人相较稍显等而下之,分别是田丰、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陆逊(排名不分先后)。

沮 授: 河北才俊,首推沮公,学究天人,气贯长虹,屡进良谋,惜逢昏庸,不事二主,从容而终。

荀 彧: 王佐文若,才兼萧、张,数救危难,助曹以昌,耻见谮越,唯正是匡,犯颜而死,万古流芳。

诸葛亮: 逸群之杰,英霸之器,治国管仲,统军乐毅,事必躬亲,以答相知,唯才唯德,感天动地。

田 丰: 天姿瑰杰,权略多奇,谏迎天子,献策蚕食,己志不伸,慨然击地,死非其罪,览之嘘唏。

荀 攸: 军师公达,海内名宿,谋诛董卓,谏攻吕布,画策白马,纳郃官渡,奇计十二,惜哉未录。

贾 诩: 文和才智,可堪平、良,为免夷灭,一言丧邦,周游四主,封侯寿乡,此生无恨,后谤何伤。

程 昱: 昱在东阿,曾破王度,阻曹归袁,使主不辱,独守鄄城,勇过贲、育,刚而无害,免而复树。

郭 嘉: 奉孝弱冠,洞晓军机,去袁从曹,明主是依,料死孙策,乌丸奇袭,壮年而殇,枭雄垂泣。

刘 晔: 子扬王族,佐世之英,劝攻张鲁,汉中遂定,得陇望蜀,乘危加兵,白璧微瑕,未损其名。

陆 逊: 吴之股肱,江东陆议,亦文亦武,心思缜密,和合耆旧,匡扶社稷,一体为公,父子国士。


大致评价体系:   洞察力指数       军谋指数        政谋指数

  沮 授     ★★★★★       ★★★★★       ★★★★☆

  荀 彧     ★★★★★       ★★★★☆       ★★★★★

  诸葛亮     ★★★★★       ★★★★☆       ★★★★★
  
  田 丰     ★★★★★       ★★★★☆       ★★★★

  荀 攸     ★★★★★       ★★★★★       ★★★☆

  贾 诩     ★★★★★       ★★★★★       ★★★☆

  程 昱     ★★★★★       ★★★★        ★★★★☆   

  郭 嘉     ★★★★★       ★★★★★       ★★★☆

  刘 晔     ★★★★★       ★★★★★       ★★★☆
  
  陆 逊     ★★★★★       ★★★★☆       ★★★★

zfc0451 2007-3-12 21:34

我有点不同的意见

第一梯队中的沮授,排名受之有愧,为谋士者,所谋再高均要在实践中去体现才能实现价值。否则,谋略就是空想!沮授愚忠,认人不准,我认为其地位完全可以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所取代。楼主给沮授的洞察力指数和政谋指数都给高了,同样的道理,郭嘉在看准袁邵不行以后,果断地离开而选择了曹操就证明了他的政治眼光,楼主给他的政谋指数也给低了。
另外,想和楼主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政治永远是丑恶的,没有是与非,只有胜与败!

tangfd20 2007-3-12 21:58

郭嘉应该在第一梯队,只不过是英年早逝

sws123 2007-3-12 22:18

我所认为的三国时期最强的三大谋臣――贾诩、诸葛亮、郭 嘉。贾诩的政谋指数给底了,他更是洞穿了当时的一切,才能终老。

凤凰旗 2007-3-12 23:59

陆逊也算谋士啊~~不知道曹操算什么?

py_huang 2007-3-13 00:40

个人意见

三国里的杰出人物太多了,很难比较.如果要比较的话,我认为沮授,刘晔,陆逊,田丰,荀攸实在很难排的上前十.象司马懿,鲁肃,徐庶,曹操,庞统这样叱刹风云,形成三国鼎立的人物都遗漏了.鲁肃大智若愚,外柔内刚,联刘抗曹他更是功不可抹,所以说建立吴国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出祁山更加是战功显赫了.周渝,姜维,邓艾,钟会都要比他们强.至少他们每次活动都能让其他国家感到危险和恐惧.不象他们成天就会练嘴,从来没有带兵打仗过,一旦局势不好,就会马后炮.至于陆逊也只是碰到不会打仗的刘备,让他一举成名了.和那些真正的谋士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个人见解,望大家不要见笑)

caocaoli 2007-3-13 01:03

:) 让大家见笑了,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看法不一样,如py_huang 兄所说三国里的杰出人物太多了,很难比较.小弟选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我心中的分量.:lol:谢谢 大家回帖探讨,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s_8:

kiwv 2007-3-13 01:33

还是佩服诸葛亮哈,其他的了解不多,不好意思。

天生我才 2007-3-13 09:01

在我心目中还是诸葛亮是最强的,因为我姓诸葛,五百年是一家啊!

lizyfwjy 2007-3-13 18:11

我也不同意楼主对第一梯队的排名,我想第一梯队应该是郭嘉、贾诩、诸葛亮,当然诸葛亮在军事指挥上是被三国演义给神话了,其实此人在战略和治国上是无人能比得。

xwzx 2007-3-13 18:23

书中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高了??? 诸葛亮肯定是有才,但是看三国似乎把诸葛亮的才能无限扩大了!!!!:(

mingqu 2007-11-6 19:35

诸葛亮不不应该在第一梯队吧 他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他应该算是萧何那一个级别的人物 但是他的洞察力和军谋我认为给得太高了 在刘备死前他根本就没掌控过任何军队 烧博望坡是徐庶
草船借箭是孙坚 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周瑜 七擒孟获是他那这精锐的部队去打野人 要不然晋灭蜀的时候咋没看到南蛮出什么牛人 个何况他的隆中对根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候才能发挥出作用 从荆州和汉中分两路进攻 要知道分兵则弱 和兵则强 蜀国的生产力和军力根魏国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一点他自己在出师表里也承认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 就算 两路出兵真的实现 要打洛阳只有两条路 一是走许昌 二是经过武关和函谷关 许昌是魏的腹地精兵强将尽数再此 攻下来的几率不大 而函谷关是在战国时期秦屡抗六国联军的地方其防御力可见一斑  而长安的情况也一样 有城可据 后面就是潼关和函谷关想短期攻陷几乎不可能 而打持久战由于蜀国的生产力逊于魏国所以后期一定会支撑不住
隆中对是只限于特殊的情况和时间 [魏吴开战蜀军趁魏国后防空虚 奇袭长安 洛阳 然后再依关可守 逐步蚕食魏国]


沮授 在第一梯队当之无愧 他在很早起就向袁绍提说过拥戴献帝 而且在官渡之战他和田丰都看出为时尚早  之可惜袁绍刚愎自用 不听劝告可以想象如果袁绍听沮授得话拥戴献帝那官渡之战就根本不会发生 如果他听沮授暂缓发兵 那官渡之战 鹿死谁手 尚未可知 沮授唯一的缺欠就是不懂逢迎 在诡异的三国时代 他这种不懂为官之道的人 必死无疑。

PS:田丰和沮授提出的计谋都一样只是时间的前后不同我就不多加描述了

荀彧最著名的计谋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光这一条 就已经能让他上第一梯队了 因为众所周知曹操平吕布的二虎进竞食和趋狼吞虎 的前提条件都是与以献帝诏书为先决条件的 而如果献帝不在曹操手上曹操能不能消灭吕布刘备都成问题  跟何况在官渡之战曹操就是以奉旨讨贼为大义打得袁绍军士气全无 还有就是 曹操手上的人才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他借献帝之名用官爵留下的
然而荀彧最让我佩服得就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种精神足以和诸葛扶阿斗相提并论 评价他的我只想到八个子 三公名门 王佐之才


刘晔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描写很少他是汉光武子阜陵王延的后人真真正正的帝王之后 比刘备的不清不楚的来历强多了 他的谋略在三国中是数一数二的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在兵粮不足的情况下急袭汉中一战而平而两次没有被采纳的计谋一是 在曹操得汉中之后刘晔建议趁着曹操攻下汉中士气正盛而刘备却是刚从刘璋手上把川中骗过来人心不稳 一战可定 之可惜曹操不想就此作罢 二是刘备兴兵为关于报仇 东吴向魏国求援 刘晔说应该先开始他主张不受降 乘机联蜀攻吴 蜀攻其外 魏攻其里 就此两分吴 吴亡则蜀孤 蜀势弱而易攻 统一之势可行矣 这个决策是可行的 也是非常高明  当时 蜀国已经攻进吴国有很大的国土面积了 吴国可以说是节节败退 而且吴国的军事核心还没有建立 鲁肃吕蒙已经相继病逝 而陆议名微言轻 难以服众 此时吴国已是民心惶惶 此时出兵伐吴 攻其弱 压其危  则天下以为魏所定 蜀本来就弱 稍加时日 必能统一 结果曹丕也没有采纳 导致魏国无缘一统江山



郭嘉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  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  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  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tk447913 2007-11-6 20:23

三国我只是略有小窥,楼主的10大里还有不认识的:redface
但个人比较欣赏郭嘉,他可是能在曹操手下的到重用的文官啊

asdfg0123456789 2007-11-6 20:56

其实那个朝代都有能臣,都有杰出的军事家,三国中人物之所以这么出名都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闹得,其实想真正了解三国中的人物,各位应该好好看看三国志的,三国中的人物那个都不是省油的,只不过有些人的运气不那么好罢了!毕竟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不是普通人,都是一代英杰的,呵呵!

xiaojian7978331 2008-8-13 17:47

个人也觉得陆逊配不上,周俞那么有名的人都没写上,写的有点虚!

sss008 2008-8-14 00:43

我来排一个看看大家是否赞同
诸葛亮(孔明),郭嘉(奉孝),鲁肃(子敬),荀彧(文若),管宁(幼安)
庞统(士元),张昭(子布),顾雍(元叹),徐庶(元直),贾诩(文和)

逍遥游1875 2008-8-14 15:08

按照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里的观点,郭嘉在曹魏建立之前是曹操最大的智囊,可惜死的太早,曹操痛失郭嘉,其后的谋士无出其右者,后得了个徐庶,还不献一计,应该说郭嘉应在第一梯队之列。

段臣风 2008-8-14 15:18

我听你在乱说,郭嘉肯定是第一梯队中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个人,连诸葛亮一生都怕的人,司马懿跑哪里去了?真怀疑LZ怎么判断的,还有庞统呢?你到底有没有看三国啊?

sixdragon 2008-8-14 19:33

这里好像有很多谋臣不是很熟悉,而且和其它6楼楼友的意见一样,像庞统、司马懿、鲁肃这样的人物是非常厉害的,不过主要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出的结论,没有去看《三国志》,这样的书太高深,不太喜欢去读文言文。

acgxb 2008-8-15 05:47

如果人选不限于谋士的话,司马仲达的心机与隐忍可谓无人能及,他也是断送了曹公毕生改造社会制度努力的罪魁祸首,导致了士族门阀的遗祸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十大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