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还记得年少的梦吗?暴笑90年世界杯

ayanamiy 2006-10-4 15:15

还记得年少的梦吗?暴笑90年世界杯

德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一直打到最后一轮,在0比1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最终由Hassler凌空抽射将德国送进世界杯24强。这引起了德国上下对这支德国队的一致怀疑。贝肯鲍尔上台以来成绩卓著,将84年欧洲杯小组即遭淘汰的德国带成86世界亚军,但88年在家门口输给荷兰使其威信下降。现在又差点儿被挤出世界杯,这当然要引起一批德国足协实力派的不满。

当时对德国队的攻击主要集中在5-3-2的阵型上。自贝肯鲍尔以来,德国队已经打了几十年的5-3-2。当时世界潮流乃是英国,法国倡导的4后卫阵。包括国际足联讲师霍顿之流都是这个时期受的教育。一时间,4后卫似乎成了世界的主流方向,而且德国队当时也存在特殊困难,首先是缺乏合适的自由人人选,唯一看起来象那么回事的奥根塔勒已经33岁,能力也无法与之前的贝肯鲍尔,之后的sammer 相比。同时,德国自86世界杯以后实行大换血,一批威风八面的中前场队员被贝肯鲍尔无情清洗,鲁梅尼格,阿落夫斯,马加特这些名将变成了Hassler, klinsmann, Ridle。德国人显然认为,这些小家伙的实力不那么令人放心,最好是在中前场再增加一名队员。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贝肯鲍尔也抵挡不住压力了。1月,在与法国队的热身中,德国队破天荒采用了4后卫阵型。结果是习惯了532的德国人根本找不着北,被因为没能进入24强悲愤莫名的法国人冲了个落花流水,以0比2败北。

德国人本来是希望解决攻击问题,现在攻击力没有上升,世界级的后卫线忽然变成弱不经风,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提4后卫了。

90年是世界足球改革年,所有的强队都在动手术。阿根廷的乌龟战术,巴西人开始欧洲化,英格兰转攻技术,意大利开始进攻。结果只有德国人反而以最保守的战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对法国的失败,是德国人90年唯一的一场失败。

先纠正一个错误,德国输法国是1:2,不是0:2。

这次先讲讲德国的阵型问题。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中国足球习惯讲442,532,后来发展到什么 4312,4123,9527......。但凡有点知识的球迷,就能说说巴西是442,德国是532。其实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所谓442的说法,我记得好象是来自英国,属于英国人对足球的理解,大家想想,英国的足球理论,凭什么让德国,巴西这些强国认可呢?实际上,各个强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足球理论,不学习好各种不同理论,硬拿这个X-X-X来套,那属于比较业余的搞法。

以德国为例子,德国自凯萨以降,在后卫线上的配置一直是双后卫。这两个后卫集中在中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后卫。自由人在这两个后卫之前。在敌人进攻的时候,自由人回撤到两个后卫之后,类似意大利的清道夫。lifemonster说对了一半,德国的自由人在防守的时候可以当清道夫用。当年贝肯鲍尔创造这个战术,就明确说了“ 一旦敌人进攻,我回收就形成意大利锁链式防守”。 那么,两个边后卫呢?其实在德国足球的概念中,根本没有这个 “532变352”的概念。Brehme在德国足球中叫“前卫”而不是“后卫”。他的位置本来就在两个后卫的前面。他有一半的责任本来就是进攻。至于大家总觉得他在边路的防守好,那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前卫,本来就有防守的责任,而他的位置又是最靠近左边路的前卫,所以经常看到他回防到左而已。

概括的讲,在德国足球的观念里,两个边路的防守根本就只用前卫兼顾一下,不需要专门设置人手了。所以大家觉得德国的边后卫助攻厉害,那其实是因为在他的脑袋里,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防守位置,他是一个中场选手,能不攻么? 因此德国队两个边后卫(实际上德国人认为是两个边中场),活动范围之大,进攻参与之多,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但是在德国威风八面的边后卫一旦离开这种思想的指导,在其他球队就属于标准的异类。比如 Brehme在90年风头压过Matthaus,是德国足球先生,到了Inter要卖人的时候,断腿的铁马人家愿意留,小布同学是说什么也不要了,就是因为他的踢法在意大利风格中根本找不到位置。Milan后来买了齐格,在场上也根本找不到感觉。在意大利人看来,齐格经常失去防守的位置,却参与到离他很远的进攻组合中去。在齐格本人看来,意大利人攻挤在一起,防守却不能及时补位,那也是很痛苦的。

看一看齐格和小马哥的区别,就知道我们混为一谈的“边后卫”,在意大利和德国的两种理念中,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位置,两个完全不同的打法。

有人说了,德国这么搞,就不怕人家来个边路裸奔?

第一,谁说德国不怕?德国的防守其实并非无懈可击,经常丢那么几个球。德国足球的精神在于进攻。

第二,队形重于阵型。只要场上队形紧,一个阵型的活动性其实是很大的。中国经常念什么442专克532,那是超级扯蛋。按中国的理解,世界级的那些强队应该准备800个阵型,一交手就跟诸葛亮司马一似的,大家摆阵破过来破过去。其实狗屁,世界强队大多一个阵型打到黑,这个阵型其实就代表这个国家的足球理念,哪那么容易变?变化无穷的是这个阵型在不同形势下的调整。根本没有“专门克谁”的阵型。有的只是场上队员战术能力差,没有把阵型运用好。

有一阵,中国输球老输在边后卫助攻回不来,给敌人留下了边路下底的空子。这叫输死了还是个糊涂鬼。别说黎兵刘越这种猪头,你就是把Brehme请来也早晚不行。边后卫要助攻,就肯定有被突破反击的时候,关键是被突破以后怎么办。你中后卫为什么不补位?中后卫补过来了,前卫又应该怎么跑,怎么防?在德国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从5岁起就知道怎么办了。而中国呢,就指着边后卫骂。这就是瞎整。

贝肯鲍尔在90年,对德国的打法作了一点微调。因为不存在一个威震全队的自由人。德国队名义上继续用奥根塔勒打自由人,实际上他的位置平齐,甚至后坠于两个中后卫。三个人轮流往上攻,形成了轮流保持2中卫,进攻时轮流形成锁链的打法。 而实际上,三个人中科勒因为位置感不好,一般被留下来盯人,打法进一步简化成了布赫瓦尔德与奥根塔勒的轮流换位。而实际操作中,因为中场太强,德国一直控制场上局面,后来更形成了只留下科勒一个人防守的打法。这就是后来德国“全攻全守,9上9下”名声的来历。进攻时后面只留一个人,防守时前面也只留一个人。

德国改打4个后卫,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局面。2个边中场按习惯打法,对后卫的支持远远低于小马这种真正的“边后卫”,这还不算,等敌人攻过来,2个中后卫会习惯的认为防线上还有一个早就到位的自由人帮忙,所以很容易就空出一片来。

总而言之,德国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传统打法,只作了一点微调。
书接上回,德国自从被法国暴打以后,坚决回到了古典打法。谁知道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奥根塔勒被法国人冲击得头昏脑胀,自暴自弃。琢磨着自己也老大不小的了(33),还要为了后卫的失误被球迷骂,一怒之下,宣布退出国家队。

奥根塔勒这一退,贝肯鲍尔的战术就出了大漏子。奥根塔勒属于平时看不出作用,少了他就能感觉到不对的人。别看德国一堆牛人,真要找一个他这样的还挺难。他和布赫瓦尔德两个人,属于最理想的两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中后卫,其他人都达不到这个境界。贝肯鲍尔还没想出办法,这边与乌拉圭的热身已经迫在眉睫。 艰难时刻,贝肯鲍尔把贝特霍尔德推到了中后卫的位置上。

贝特霍尔德特点类似于我国的唐全顺同学,能力一流,关键时刻挂不上链子。说起他的水平,不亚于铁马,布赫瓦尔德等一批一流的球员,但你只要把他放到关键位置,他肯定给你出问题。所以贝肯鲍尔虽然老带着他,却一直不敢委以重任,后来回忆录中的评价是“他承诺的永远比实际作到的多”。

现在情势紧急,贝肯鲍尔一咬牙,又给了贝特霍尔德一次机会,派他和布赫瓦尔德,科勒组成三中卫,brehme和利特巴尔斯基分管两个wing back,老将利特巴尔斯基态度优秀,把自己当一块砖头,任贝肯鲍尔搬上搬下。他82年就打世界杯,已经两次与冠军擦肩而过,90年是最后一次机会,正是为了冠军不惜付出一切的队员。

乌拉圭当时名气还不小,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落伍,这次来德国,又没有带上在欧洲踢球的一些队员,比如“王子”等人。打法是典型的哥伦比亚式,坚决短传,决不长传。

双方上半场均无建树,谁知道到了下半场,忽然都来了感情。先是乌拉圭队刚开场便中路渗透打进一球,德国队向来一落后就来精神,铁马禁区内拿球就射,乌拉圭门将不知死活,伸手去挡,结果上演螳臂挡车的悲剧,这一脚就此将此门将废了,后来世界杯上这斯再也没上过一分钟。1比1后不到两分钟,老油条voller又进一球,德国2比1反超。这球充份体现了voller的应变水平,他看出对方门将还沉浸在南美联赛的习惯中,站位靠前,主要防禁区内的小渗透,于是主动拉到禁区线上,接球后忽然远射。这远射比铁马,力度不够,角度却极其刁钻,乌拉圭无人防守,被老油子偷袭得手。

过了一阵,乌拉圭再度发难,“灵猫”索萨摆脱对方的盯人射门,这时候德国锻炼替补守门员,依尔格纳下场,换了个叫傲慢的新人。这孩子热身不足,把本来可以抱住的球脱了手,贝特霍尔德一看大怒,放声斥责傲慢无能,却不防自己身后钻出个奥斯拖拉扎来,打空门轻松得手,2比2。

德国队怒火中烧,不到2分钟就再度超出,铁马冲到小禁区边上拿球,轮圆了脚就要怒射,对方守门员吓得三魂出窍,心想刚才十来米还把我闷成白痴,现在铁马和我相隔不到2米,今天小命不保也,条件反射的原地向上一蹿,还举手作投降状。这一球铁马还没射门就把对方吓得投降,也算得上威风八面,不可一世。谁知道铁马忽然表现出细腻的一面,将球往边上一拨, klinsmannn心领神会拍马杀到,小角度轻推入网,3比2!这时对方守门员才落地,整个过程德国打得固然行云流水,对方门将也实在是窝囊到家。

德国还没欢呼胜利,乌拉圭立刻将比分再度扳平。利用角球由后点队员头球得分。3比3。5分钟内双方打进3个球,观众大喜大悲简直回不过神来。比赛就此结束。

比赛结束,贝肯鲍尔立刻将贝特霍尔德赶出了中后卫的位置,并从此对他再无好感。多年以后,贝肯鲍尔在回忆录中每提到贝特霍尔德,必冷嘲热讽,甚至说他是“说话最没水平的球员”。

贝特霍尔德既然不堪大用,为今之计,就只好再求奥根塔勒出山。贝肯鲍尔动用了一切关系,包括对奥根塔勒许诺,“你可以打着领带踢球,控制一下比赛节奏就可以了”。奥根塔勒思量再三,终于在人情和世界杯的诱惑下重披战袍。贝肯鲍尔大喜之下,特批奥根塔勒可以不参加“练牲口”的体能训练,谁知道奥根塔勒十分会做人,不但参加,而且一丝不苟,给小队员做出了榜样。就此成了贝肯鲍尔的心腹爱将,直到4年以后,贝肯鲍尔还极其维护他,这是后话不提。

再说此时贝肯鲍尔终于将德国队基本阵容打法确定完毕。他想现在德国的阵容虽然说算得上大热门,却也说不得是有夺冠的绝对把握。便又试图联络德国的一代天才舒斯特尔加盟。这舒斯特尔当时名气还高于铁马,但为人傲慢,最受不了的就是国家队森严的等级和纪律。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

这以后,德国队已经有好几个位置定了人,门将依尔格纳,后卫布赫瓦尔德,奥根塔勒,brehme这三个人铁打不动,中场铁马,利特巴尔斯基和hassler基本定型,前锋voller和klinsmannn铁打,一般只需要调整一下,轮换一下中场和后卫就行了。 反观其他强队,阿根廷是一直到开打了才逐渐确立真正的主力阵容,意大利在前锋上变了又变,巴西的前锋也一直定不下来,德国已经暗占先手。

此后,德国与丹麦,捷克又热身两场,我印象不深,不再多说。均是 1比0小胜。看起来比分很小,实际上都是很早便领先,然后贝肯鲍尔 6,7个的换人,所以热身赛千万不能当真。

4场热身之后,德国便准备正式出战世界杯了。
书接上回,90世界杯正式开幕,意大利的时装小姐们招摇过市,把个开幕式变成了Milan时装展览,本届世界杯开幕在Milan,决赛在罗马,所以德国的历程可以放在现在的记者写来,肯定不免是“Milan到Roma -- 通向高潮之路”一类。德国队小组赛均放在Milan进行。因为铁马等三驾马车的关系,也算半个主场。

这德国大军浩浩荡荡出征,各种啤酒,酸香场之类活活的运了两架专机。真正做到了在意大利不吃半口不喝半口。世界强队中,似乎德国最好搞这个,一口水都严格控制,没有出处的绝不接触。当时中国在意大利考查的同志看得目瞪口呆,当作世界先进经验记录下来,到97年终于学以致用,包了架飞机玩,结果是被人民一致痛骂,说人德国包飞机怎么说也运了些香肠,你们却运些国脚,这都差了多少了,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90世界杯一开始,阿根廷首先死了个创意,0比1负咯麦隆。第2天出场的意大利空有猪场之利,最后10分钟才勉强搞定了奥地利。一时间爆冷风潮眼看就要在意大利刮起。10日出场的最黑的两大黑帮--巴西和德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巴西对瑞典,德国对南斯拉夫,其中德国对南斯拉夫显然难度最大。

当时南斯拉夫牛得要死,号称“欧洲的巴西队”,明星如云,势头比现在Nedved领导的捷克还要牛出几分。现在捷克也就是在一两场球里打败谁都不奇怪,南斯拉夫那时候已经到了在一个大赛中最后夺冠也属于正常的地步。德国又向来比较怵东欧球队。当时专家预测传统强队被爆冷,这一场是希望最大。当然我们知道阿根廷是从来不信邪,抢先把这个爆冷的机会抢走了。

两场比赛同时开锣,中央台媚俗,决定转播巴西对瑞典。80年代喜欢巴西是一大俗,和现在喜欢阿根廷有得一拼。这个现象很有趣,一般在中国观众里人缘最好的球队肯定没戏拿冠军。我后来琢磨,这拿冠军非得实实在在,王者风度。这境界一般小市民不理解,所以实力球队肯定不招人。比如巴西,94年的成熟比80年代上了好几个台阶,但是能看懂成熟的有几个人哪?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当年有“激情”。废话,是场比赛就搞得心肌梗塞随时可能嗝屁,那还能不刺激,不“激情”?见个队就坚决1比0拿下,当然“沉闷”啦,“英雄泪”也就没地方洒去了不是?所以今天顺手把话放下,阿根廷同学不摆脱现在最受年轻球迷mm球迷青睐的地位,这茶杯是绝对没戏。

扯远了。总之中央台一媚俗,我们就错过了90最精彩的比赛之一的现场。

且说德国队这场阵容再变。三个后面的是铁打的布赫瓦尔德,奥根塔勒,最后一个名额贝肯鲍尔再三考虑,没有上科勒,而是顶上了鲁特。原因还是南斯拉夫没有特别牛的前锋,进球主要靠前场多人的配合与拉开,这种形势下科勒很难有具体目标,发挥不出作用。两个wing back使用brehme与贝特霍尔德。中场是铁马, hassler,和拜恩,前锋当然还是klinsmann和voller。贝肯鲍尔的思路,一是以乱打乱,你要流动作战,大范围转移,我奉陪,上的基本都是满场飞的多面手,二是以狠制敌,凡不能凶猛拼抢的都先不上,比如利特巴尔斯基等体力可能有问题的人。

开场哨响,南斯拉夫果然受咯麦隆鼓励,决心不但不怕德国,还要打败德国。全线发起进攻。一堆“维奇”在球场的每一个角落显摆华丽的脚法。德国则以凶猛拼抢应战,一开始就出现了两个甚至三个德国球员围抢一个南斯拉夫人的局面。这批德国人论技术在世界上都不算差,身体更是保持了日尔曼人的优秀条件,南斯拉夫人基本上晃个两下,就被对方连挤带围的丢了球。 不过10分钟,德国人就将“维奇”们的威风彻底打掉。这时候德国的问题已经不是能否赢得比赛,而是怎样赢得比赛。怎样能够把 ‘我们的目标是冠军’这个信念通过这场比赛,灌输到每个队员心中去。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信念”,一旦一个球队有了“信念”,战斗力至少爆长一个等级。当年我的亲身体验,我们班自从进学校那一年在正式大赛中踢出了十年来的系最好名次,养成了“我们是强队” 的信念,后来整整五年,在系内比赛中见哪个年级灭哪个年级,特别是一些比分落后的场次,或者是罚点球的时候,有了这个信念,心里从来就只觉得“靠,居然还没赢下来,抓紧抓紧”,楞就没出现过“我们可能要输”的念头。结果,我们班上上下下打败了10个年级,打到后来系决赛因为校比赛要延期,对手居然主动要求不踢了,把冠军直接给我们的地步。

恩,还是继续写德国足球instead of自己的足球,呵呵。

南斯拉夫失去主动以后,首先是铁马再次站出来。他的一脚转身怒射漂亮的敲开了南斯拉夫大门,1比0!德国终于进球了,而且是如此漂亮的进球!南斯拉夫人还没定下惊魂,德国人卷土重来。这次轮到klinsmann表演。他大喊一声“我就是金色轰炸机!”鱼跃冲顶。皮球势大力沉将球网高高带起。2比0!

下半场开始,南斯拉夫由久基奇扳回一球,但此球完全起不到给南斯拉夫带来一线希望的作用,德国已经在气势上压垮了对手,现在的问题不是南斯拉夫还能扳几个,而是德国还能进几个。现在德国已经是怎么打怎么有,禁区内常规手段打得南斯拉夫兵荒马乱已经不能让日尔曼人过瘾了。铁马带球连过三人,忽然抡圆了脚就是远射,这种球一般都是对手太弱,觉得怎么打怎么有,懒得费心费力认真踢的时候玩的,常见于校队打女足的比赛60分钟20比0领先以后,可怜南斯拉夫何时见过这种搞法,偏偏铁马这一脚打出了只应天上有的水准,皮球又快又偏直奔死角,对方守门员伸直了身子恰好差一毫米碰到皮球。结果南斯拉夫被当成女足搞定。此球彻底摧毁了南斯拉夫人的一切自尊与自信。

好戏还没有演完。德国人决定给南斯拉夫人双重侮辱,第一重是以传球的方式破门,第二重是一个球破门两次,表示我们是双保险,你们彻底没戏。这种进球德国队有两个人最擅长,一是老油子最能气死对手不偿命的voller,一是射门永远有传球般精彩曲线的brehme。首先是brehme一脚似传似射绕过守门员直奔大门,接着是voller飞身追上铲球。其实brehme这一脚已经进球,voller是在球门线后面铲上的球。但是两个人抱着往回走的时候,brehme说voller姿势优美线条性感,具有很高的工艺品价值,这个球就算voller的了。南斯拉夫队萨维切维齐在旁边听了,气得一头栽倒在地,被抬下场去。

4比1!德国开始玩大家谈的节目。贝肯鲍尔换上利特巴尔斯基和穆勒热身。这穆勒本来已经和贝肯鲍尔谈过话,知道自己90年只是来看看,根本不会有上场机会的,所以连热身活动都没认真做,万料不到一场以为的大决战变成和女足的教学比赛,自己还上了场。结果表现恶劣。贝肯鲍尔一怒之下,取消了他下一场参加蹂躏阿联酋的资格。

终场哨响,德国队潇洒击败南斯拉夫,全队表现出了远远超越90年任何其他球队的水平。在记者会上,贝肯鲍尔第一次微笑表示。 “热门?有意大利,巴西,荷兰,阿根廷,也许,还有德国队”。
德国队两战全胜打进9个球,立刻成为第一大夺标热门。风头甚至压过了地头蛇意大利队。法国<<队报>>评论“德国人给很可能是他们决赛对手的意大利人上了一课,教育他们如何才能把球送进对方大门”。德国队当时风头的强劲,需要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关于34年,38年的历史知识,才能体会,压倒东道主意大利,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3场对哥伦比亚,成为了标准的场外因素压倒场内因素的比赛。德国人不准备全力以赴,也不准备输球 -- 这一点是真正的世界级强队的特点,绝不轻易输球,象咯麦隆那种往往最后一场5,6 个乱丢球的队伍很难体会这种境界 -- 所以一场平局是合适的。另外一方哥伦比亚,一旦踢平就是小组第3,铁对咯麦隆,反而比拼命当小组第二对西班牙或者比利时强,因此也希望一场平局。

有人说了,既然如此还不简单,这球也不必踢了,注意影响的呢上11个替补随便玩玩,不注意影响的干脆商量商量把最佳射手也解决了。这是中国甲A的办法。到了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上,双方即使都明白这一点,也必须花很大的力气来作一切准备,因为说不定对手宁可站着死,来个不计后果,那自己就丢人了。 更何况贝肯鲍尔晚上喝咖啡的时候,听到两个中国记者在吹当年沙特送新西兰5个球的故事。皇帝一琢磨,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万一明天失手哥伦比亚,那边阿联酋送出去10个8个的,这小组第一还真吹了。于是排了个次主力阵容。2个前锋不变,中场是铁马,hassler和拜恩。两个wing back上鲁特和贝特霍尔德,中间3个是奥根塔勒,布赫瓦尔德和福格勒。前两轮风头很盛的 brehme为了洗掉第一场黄牌的案底,第2轮86分钟主动申请黄牌一张,本轮停赛。当时他的主动犯规充满了友好和平的精神,赛后主动与阿拉伯对手交换球衣。中国队当时看了,以为世界强队都是这个风格,12年后在换球衣的事情上大丢面子,这是后话不提。

战幕拉开,双方都小心试探,绝不冒进。这哥伦比亚在南美也算一号人物,何况当时还有南美无弱旅的说法,因此场面上倒也不难看。基本是哥伦比亚人牢牢的把皮球控住,德国人一看皮球接近自己禁区,就狂抢一阵抢下来再交给哥伦比亚人继续。双方你来我往,举行起了半场攻防演习--不过都在练自己半场。 贝肯鲍尔一看如此平淡,觉得对不起观众,于是站起来走到场边,对着观众席大拉自己的耳朵。平时雍容华贵的皇帝忽然出此举动,观众都不知所云。楞了半天,这才报以热烈的掌声。只有铁马和 voller两人暗笑不已。原来贝肯鲍尔最近老树开新花,与一名叫西克历的女士情深眷眷。这是两个人约好的暗号,表示“我爱你”。贝肯鲍尔是趁此机会讨好情人,那些观众自作多情也。书者暗表,这铁马和voller也是多次离婚的主儿,因此平时贝肯鲍尔追女,和这二位多有交流,所以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这二人。

这边风平浪静,那边却是“精彩纷呈”。南斯拉夫人把阿联酋的大门射成了鱼网。10分钟内,南斯拉夫人就2比0领先,按这个势头,比赛结束肯定是篮球比分。贝肯鲍尔闻讯暗骂阿联酋果然恶毒,幸好中国记者帮忙。正在此刻,南斯拉夫与阿联酋场内忽然响起解说员愉快的声音“截止到目前,发来贺电的有,亚足联秘书长XXX,他向全亚洲球队拜年”。原来这亚足联看阿联酋如此表现,自觉太也无面子,急忙发电,从亚洲足球的历史讲到阿拉伯人民的骨气,动情处声泪俱下,只望阿联酋不要太过丢脸。阿联酋一听,也就打起精神,居然反攻进球,上半场就以2比1结束。

下半场,德国队阵容微调,利特巴尔斯基换下拜恩。谁知道这一个换人换出了满天风雨。这利特巴尔斯基年过30,两次止步世界杯亚军。现在场上满目沧桑,队员换了一波又一波,“尽是刘郎去后栽”,在贝肯鲍尔队中也不算如意,眼看着也不过是个替补。踢了这场不一定有下场。不禁起了无限的不平之意,沧桑之心,每场都当自己的告别演出来踢。这种老将威力无穷。他一上场,德国队前场立刻改观。哥伦比亚门前连续出现险情。铁马,klinsmann 都有破门机会,尤其是klinsmann的一次二次进攻,医几塔横身飞尽才用指尖捅出。 哥伦比亚是传统南美打法,心里再急,脚下不急。依然是无穷无尽的横传,倒脚。这时候南美余风似乎还能和欧洲风格对抗,但已经略显下风,到4年以后足球的强度更加增强,空间进一步缩小,南美风格就被彻底赶出了足坛。

哥伦比亚与德国下半场比上半场精彩,但毕竟不是生死之战,气氛不对。连球员到观众还是兴奋不起来。 88分钟,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典镜头出现了。voller 妙传利特巴尔斯基,后者面对守门员,将8年来望着顶峰无法登临的愤怒全部发挥出来,一脚怒射打进死角。这种怒射是铁马的看家本领,利特巴尔斯基如果不是如此心境,给他100个球他也未必会这么踢。这一脚实际上是英雄落泊的长啸也!

德国1比0领先,哥伦比亚立陷绝境。但能踢世界杯的都不是豆腐,哥伦比亚人冷静观察,德国人已经极度放松,也是,这种情况下德国已经彻底完成了战略任务,现在这个小组第一是雷打不动了!欧洲球队击败南美,最重要的就是压缩对方的空间,让对手的小配合彻底没有发挥。现在德国大放松,再加上过份重视进攻的天性,后卫空档是越来越大。虽说这有利于南美人,但如此快见效也是哥伦比亚人拼死战斗的结果。

就在裁判鸣笛前最后10秒,哥伦比亚人的妙传撕开了德国的防线。这个球居然是打整条后卫线的身后,哥伦比亚前锋狂奔甩开了所有德国人单刀直入,依尔格纳为了保持每场必失一球的记录,大门小门一齐洞开,哥伦比亚人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在领先一球,最后2分钟的情况下,一般球队就是闭着眼也知道全线收缩,根本不可能踢出这种形势来,要是意大利,恐怕领先以后能收缩89分钟的。但德国偏偏踢出了这种战术失误还在其次,战略失误不可原谅的局面,充份体现了德国风格的弱点和当时的不认真程度。

哥伦比亚虎口脱险,德国队平心静气。但是自此一战,利特巴尔斯基一跃成为德国队的绝对主力,他也不负所托,在后面的比赛中越打越好,终于在30岁,作为绝对主力捧起世界杯,这一切,都来源于这场本来根本就毫不重要的比赛。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为利特巴尔斯基喝彩。
德国队横扫千军杀出小组,谁知风云突变,F组的抽签抽出了荷兰队为小组第三。德国一听之下差点昏死过去。再看自己小组的二三名分头和什么喀麦隆,西班牙面包交火。顿时锤胸顿足,高呼上当。谁知刚高呼了两声,便听身后号哭之声如钱塘潮,如大飓风,如山崩地裂,如日月无光,将自己这一点小小悲声彻底掩盖了。惊诧看时,原来是巴西队碰到了阿根廷,德国人看看巴西,也只好乖乖收声了。

德国小组赛后休息5天,皇帝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研究荷兰的录象。这荷兰在90年明显是越打越好,一场比一场难对付。分明走的是88年夺冠的路子。皇帝越看越发愁,不知如何对付荷兰人是好。这天正好情人西克历前来幽会,皇帝依然坚持看荷兰的录象,看了8个小时以后,皇帝叹道,这荷兰竟是毫无破绽,如何了得。西克历默然半响,忽道“小女子倒看出一个破绽,只不知是不是看错了”。皇帝无奈道“你且说来听听。”西克历于是说出几句话来。皇帝初听笑,再听惊,思量再三,竟正是荷兰的罩门。只是这罩门实在太明显,竟无人敢于相信。非西克历这等水平,不敢出口。有分教:

皇帝欲问称霸事,红袖笑指画图中

可怜荷兰一代霸王,竟死于小女子之手。时呼,命呼。

既然找到荷兰的罩门,德国队自然是立马开会布置。三个中后卫是奥根塔勒,科勒和布赫瓦尔德,两个wingback则是breme和贝特霍尔德。中场为铁马,鲁特,利特巴尔斯基,前锋是klinsmann和voller。

这个阵容明显是加强了中场的拦截能力。后场皇帝已经是排出了能够使用的最强阵容。

却说这荷兰究竟有何罩门?十年以后,皇帝终于披露了谜底。原来90年的荷兰体力不足,每场比赛一过70分钟,全队体力便直线下降。跑不动,拼不起来。荷兰的体能,身体素质本来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为何90年沦落到如此地步,谁也不知道。就好象谁也不会怀疑巴西技术不好,德国心理脆弱一样,荷兰体力不足的毛病,大家看在眼里,竟是谁也不敢相信。皇帝看出破绽,定下的方针也就简单明了,不急于解决战斗,哪怕一开始落后,到最后20分钟,必有转机,一到加时,则荷兰休也。

却说荷兰碰到德国,全国民心沸腾,先到中国订购了10万辆自行车准备狂欢使用。这是我国6.4以后第一笔出口大定单,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封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今天又是64月经期,我也凑个热闹)

荷兰队休息时间只有三天,相当于一周双赛,德国休息5天,却是一周一赛的局面。但另一方面,荷兰终于从鸟不生蛋的撒丁岛回到自己熟悉的米兰,球迷人数大大增加,士气回升。终于也打出了自己的颠峰状态,为90世界杯奉献了一场经典之战。

战幕拉开,荷兰队抬棺死战,一上来就发动猛攻。尤其是gullit状态奇佳,那招急停急跑的过人招数竟是百试百灵,德国后卫线被他过得如入无人之境,顿时风声鹤唳,险象环生。然而天不助荷兰,bastern明显毫无状态,每次gullit的传球,他总是慢了半拍。先是gullit摆脱对手强行传中,皮球滑过大半个空门,只要有人一碰,就是必进的局面。Bastern却偏慢了一步,冲顶的头皮和皮球差了0.0001公分。接着又是倒地的扫射又偏又高。荷兰前10分钟创造的机会,被挥霍一空。这德国虽然没有失球,却是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要知道德国不是意大利,能够在劣势下坚决顶住。德国的风格一定要压出来攻,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如果被荷兰这样打压下去,那是必败之局。

当此之际,老油条voller的作用就大得很了。他心知要打败荷兰,首先要把荷兰人杀红了眼的气势压住。于是怪招叠出。每次荷兰后卫明明已经把他卡在身后了,voller还左拉右扯,拽人加踢脚后跟,一定要把人放倒而后快。一旦德国发角球,这斯更是活跃到极点,不但冲前跑后吸引好几个荷兰后卫追他,还主动伸手拉拉扯扯,守门员已经抱住皮球,他还要追上去挤两下子。这些小动作完全不会有实际效果,还费体力,对手也很不舒服。气得荷兰守门员抱着皮球瞪着voller,一再指自己的脑袋,那意思“你丫什么毛病?疯啦?”

其实voller半点不疯。他要传达的意思很明确。“靠,跟他们拼啦,哪怕吃牌呢,决不能让荷兰人如此嚣张”。足球这东西,必须有一定的野性,太文明太面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几大黑帮多少总带点匪气,而西班牙面包之流离黑帮总差那么一截。德国人在老流氓的带领下个个奋起流氓之,夺命剪刀脚,还我漂漂拳,佛山无影腿都施展出来。虽然仍处下风,却是不再任荷兰宰割。皇帝一看,大喜道“我德国又出一代名教头也!”12年后,voller果然统帅德国,这是后话不提。

刚踢到20分钟,voller被里杰放倒。Voller好不容易遇到对手犯规,更是气势旺盛,跳起来叫骂。里杰大怒,用黑人土话回敬。Voller一听完全不懂,心知不是好话,他记性奇佳,死记硬背的一一骂回去,中间更加上自己创造的无数脏话。里杰被他压着骂了一顿,估量着要抢回上风不那么容易,索性一口痰吐在Voller头上。

voller万不料对手如此配合,马上拉住裁判申述。这就看出了高下。刚才两个人好象都失去了理智,红着眼睛想吃了对手。结果里杰是做出不理智的举动,Voller却丝毫不准备“以牙还牙”而是找到宝贝一样找裁判。可见一开始voller就预谋已久。

谁知道裁判稀里糊涂,居然先给Voller一张红牌。Voller想来想去,不知道裁判是何意思。还是皇帝曾经在美国混过社会,跟楼下洗车的啊米狗们有过交道,跑上来一顿西班牙语才说清楚了状况。裁判一听转身把理杰也罚下了场。却忘记了收回Voller冤枉的红牌。Voller还要再说,皇帝说阿米狗都是如此,我美国认识的阿米狗给我换机油从来不记得把发动机盖回去,都要我自己动手。Voller只好自认倒霉。

其实说到黑手,德国遭裁判的黑手才是又黑又关键。近10年的就有90年Voller的冤枉红牌,92年欧洲杯决赛,丹麦人手球打进第二球,96年欧洲杯决赛,捷克人禁区外摔倒给点球,98年对克罗地亚被冤枉罚下队员失好局。全都是极其关键的大赛,极其关键的判罚。可惜德国不会玩悲情,否则几十年的呛声材料都足够啦。
比赛刚进行了不到1/4,已经注定是一场经典决战。除了精彩的对攻,也出现了惊人的意外。

德国与荷兰各剩下10人,按说德国的心态应该受更大的打击,因为Voller完全是冤枉被罚的,里杰则是自寻死路的。但实际上却是荷兰心态更加失衡。至此比赛被导入“比心理”的轨道,天下之大,能在德国手中逃生的也就没有了。

上半场后半段双方基本平分秋色。皇帝暗自窃喜。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个几乎圆满的上半场,比分持平,连场面都扳了回来。“荷兰时间”还剩下最后25分钟,德国人个个磨拳搽掌,准备在下半场发动绝地大反攻。

下半场一开始,德国取得梦幻开局。左路的世界第一wingback 90年德国足球先生Brehme在一串精妙的配合与突破后杀到前场,直传禁区,德国另一名后卫布赫瓦尔德插上得球,急停后快速启动,摆脱了贴身
紧逼的荷兰后卫,创造出一闪即逝的传中角度,倒地铲传,传出一个几乎与小禁区线平行的低球。荷兰守门员正犹豫是否出击,Klinsmann从远门柱横向飞奔而来。一个非常规的动作用外脚背将球一蹭,皮球改变方向飞进远角。距离太近,守门员反应不及。1:0! 51分钟,德国人取得领先!

皇帝事后回忆“一切都在计划中,不过是进球提前了20分钟”。

荷兰立刻发动绝望大反击。德国人则毫不犹豫的回收。够了,领先一球,荷兰时间就要结束了。这时候,精彩的比赛真正开始了。德国的Klinsmann和里特把而司机成了荷兰人的噩梦。他们一次又一次坚决的反击使倾巢出动的荷兰人心惊肉跳。随时又可能进球了,不过双方的位置正好换了过来。

荷兰人狂攻德国的效果不佳,毕竟,强攻一个世界级强队可能是最困难的mission了。98年的巴西队攻法国是最好的例子。相反,德国人的反击威胁巨大。Klinsmann的状态发挥到了极点。他先是在狂奔中连续晃过荷兰两名后卫,一脚怒射被对方勉强托出。接着又是三个连续的漂亮变向将荷兰的右路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吸引对方注意之后突然分到中路。里特把而司机接球一扣,将最后一名荷兰后卫扣倒在地,随即射门。荷兰守门员鞭长莫及。幸好被门柱挡了出来。

然而荷兰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进攻,赌德国人有多少机会也不能进第二个球。然而德国最不相信的就是所谓“运气”。第71分钟,“荷兰时间”结束,荷兰人的体力开始下降。德国又一次反击到荷兰禁区线。里特把而司机面对两个荷兰中后卫,冷静将球向左一推。Brehme在大禁区的角上停下皮球。这时荷兰人已经布防禁区,守门员也已经封到近角。看起来这不过将是一次比较有威胁的传中而已。说时迟,那时快,Brehme撩脚射出一记弧线球,皮球速度恰到好处,比所有可能的补救就快了那么0.01秒,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旋进球门右上角。2:0!

荷兰完了,所有的球迷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德国现在是意气风发,皇帝甚至换下了Klinsmann,他已经开始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了。这是Klinsmann最伟大的比赛之一,用皇帝的评价说,他这一场的发挥可以和贝利相提并论。而Brehme,还需要评论什么吗?他做到了一个wingsback能够作到的一切----决定了比赛的走向。

第89分钟,荷兰人一半因为裁判的照顾,得到了点球。科曼罚中之后,荷兰人已经没有疯狂检回皮球继续进攻的力气了。

终场哨响。德国2比1击败荷兰,进军8强。皇帝兴奋得连声高呼,“我们击败了荷兰队,一支击败了荷兰的球队可以击败任何人!”

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这,也是Gullit和Bastern在世界杯的最后亮相。

这场比赛精彩纷呈,荷兰前20分钟的进攻,德国下半场的反击,都是世界最高水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裁判。这位阿根廷裁判把被侵犯的Voller罚下场,算得是世界杯历史上少有的笑话。国际足联颜面无光,发誓一定要在裁判问题上收拾阿根廷人。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实际上影响到了冠军归属的大问题。
却说德国大胜荷兰之后,迎来了下一个对手,捷克队。这捷克队刚刚检了个大便宜,4比1狂胜我们米卢大师傅率领的哥斯达黎加队。说起来倒不是米卢师傅水平差,实在是哥斯达黎加的门将无法出场----该牛人被评为那届世界杯最佳门将。因此被捷克围在自己半场裸搞。高中锋司徒荷腊味同志独进三球将对手打成蜂窝。

这捷克混进8强,心满意足,再一看对面乃是目前实力最强大的德国队,干脆连准备会议都省了。直接就按上一场的阵容,上一场的打法出战,少输当赢,重在参合。

这边德国队则对阵容做出调整。老流氓voller红牌在身停赛一场,自然顶上了里德尔。三个中场的搭配是铁马领军,篱笆和拜恩左右辅佐,后卫线奥根塔勒自由人,科勒盯人,布赫中卫,两个wingback依然是brehme和贝特。阵容也算强大,但是队员心理放松,觉得连荷兰都搞定了,这个捷克还不是开胃小菜而已。上下都有些轻敌。这也是德国队在米兰的最后一场比赛,半决赛将转到都灵举行。因此铁马等在米兰有家室的队员不免出席个什么球迷见面会,竞选造势会之类...更加分心,不在话下。

这天战幕拉开,中国球迷看着这比赛分外亲切。但只见捷克队前卫套边,边卫沉底,高中锋抢点,中场远射,活脱脱便是我们熟悉亲切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看到酣处,资深球迷情不自禁,站起来高喊“传朱波,传朱波”,那捷克倒也听话,立马传到边后卫处。中国球迷乐不可支,连高丰文也连连点头暗惊,自己的看家本领怎么全被捷克偷学了去?

捷克这个搞法,分明是拿德国当沙特裸搞。可笑德国偏偏还就怕这一套。须知德国这种全攻的球队,其实挺怕东欧球队防守反击,两翼齐飞的战术的。再加上捷克队放假一周,体力充沛,大家又拿这场当最后一场来踢,人人兴奋个个神勇,顿时抢得上风。开场15分钟内,捷克队染得两张黄牌,也可见捷克人拼抢之积极。反观德国,铁马因为与荷兰比赛时得黄牌一张,本场比赛小心翼翼,生怕再有黄牌,影响半决赛上场。德国的中场竟被捷克压制住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捷克正在enjoy压着世界第一强队暴扁的快感,这边德国发起反击,三传两递便输送到捷克禁区,克林斯曼对脚倒地,裁判立马判罚点球。铁马主罚。一脚大力射门令守门员全无反应。1比0!德国领先,时间是上半场25分钟左右。

德国失势得分,捷克优势丢球。德国队顿时来了精神!尤其克林斯曼觉得大出一口恶气,谁知一个不小心,动作过大,也吃黄牌一张。

捷克队大怒之下,越发和我们中国队相似。只见捷克蔡晟司徒贺腊味同志威风八面,在德国队禁区内左顶右顶,下面捷克马林库比克左冲右突。两个边更是两翼齐飞,好不热闹。幸好德国队一球领先后渐渐回过神来,队型紧凑,没再给对方多少机会。捷克队狂攻一阵见机会不多,更加烦躁,38分钟再领一张黄牌,上半场未完,捷克已是3黄在身,这也预示了捷克后来的崩盘。

下半场开工,德国守得更加滴水不漏,问题是前锋攻击不力。克林斯曼状态奇差,连变向都不会了,一需要过人,干脆就是往前一趟然后狂追。有分教,绿茵场变田径场,踢球人改赛跑人。倒是里德尔还不时扣一扣盘一盘。皇帝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没有什么奇兵可用。捷克人虽然盘活了两个边路,但中间难以抢点攻门。原来科勒闲来无事,看过亚洲区预选赛,对于如何让柳海光型前锋不进球大有心得。于是捷克柳海光自然也就没什么机会了。

比赛进入僵持阶段,德国是攻击力太弱进不了球,捷克是压着对方也不进球,但是德国一球在手,占据主动。捷克越踢越急,越踢越狠,70分钟终于酿成大祸,一团混战中捷克队员Moravcik动作过大,被裁判当即罚下,捷克10打11,德国更加游刃有余。

捷克一看大势已去,死马当活马,连续换上2个前锋轰炸对手。顿时只见德国禁区内一群柳海光马林王宝山李辉好不活跃。皇帝琢磨了一下釜底抽薪,换上生力军moeller加强中场切断对方弹药输送。果然捷克队一群前锋蹲在禁区嗷嗷待脯,德国却把球切断在中场闲庭信步。捷克彻底崩盘,最后时刻再申请黄牌一张,以4黄一红的记录留下最后的形象。

终场哨响,德国杀进4强。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德国意外获得的点球,使德国能够把持局面的主动,即使在自己攻击无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这个点球,德国必须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对方强攻,则后果难以预料。与前面四场比赛相比,德国这一场赢得最是不令人佩服。

赛后皇帝在更衣室大发脾气,尤其怒斥克林斯曼。16年后,克林斯曼竞选德国主教练,皇帝还记得他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记录,暗中反对,这是后话不提。

却说这德国队凭一个运气点球气死捷克杀进四强,虽然场面难看,也说得上功德圆满.大家在更衣室开起了party.主打节目乃是小帅哥Klinsmannn高唱"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铁马和Brehme立刻跟唱"不采白不采呀".这三架马车在Milan常年搞恶,轻车熟路.litt兴致大发,跳到桌子上唱起了"十八摸".书者暗表,这Litt乃是参加过82年世界杯聚赌的老流氓,虽然隐藏很深,关键时刻还是偶尔露峥嵘,不可小看.

大家正在载歌载舞,皇帝铁青着脸从外面进来.皇帝这场几乎没喊哑了嗓子气炸了肺,还被媒体拍下了大量怒发冲冠,毫无风度的照片,正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进来居然听有人唱什么一呀摸二呀摸,也没看清楚是谁,一抬眼只看见klinsmannn站台上举着个卡拉ok的话筒,以为就是小克干的.这一下彻底爆发,飞起一脚就踢.皇帝也是球员出身,这一脚好生了得,将满满一桶冰块踢得飞了起来,飞过整个房间撞在墙上,轰隆一声巨响,冰块洒了满地.

德国众将一看形势不妙,马上收敛.如铁马,Litt这种老痞子立刻做职业状,脚下抹油滑到一边.只苦了小克经验不足,站在台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被皇帝抓住好一顿臭骂.大意是屎你是一滩屎,命比蚁便宜,我开奔驰你挖鼻屎一类,不一而足.并断言小克永远成不了贝利这样的球星.小克开始还站着傻听,皇帝越骂越来劲,几个队医看情况不妙,赶紧搬来凳子让小克躺下.皇帝以为自己把小克骂瘫了,这才收手.

皇帝这一骂,德国众将士从骄傲自满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安心准备下一场比赛.德国队一个心理危机安然度过.因此主帅一定要压得住阵脚.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转过头来,I帮和A帮的半决赛先打,I帮意外主场失手被A帮拿下,A帮付出的代价就是4个主力不能打决赛.大家心里清楚,现在谁打进决赛,谁就是冠军.A帮现在这实力只怕收拾中国队都有问题.因此下一场半决赛其实就是真正的决赛.

对手是英国人.他们刚刚从喀麦隆身上抢来四强资格.说来好笑,英国人这届实力强大,颇能玩玩地面进攻.谁知道但凡地面进攻行云流水之时,就是英国人落后之际.1/4决赛上半场便是英国人给非洲人上技术课,落后.下半场英国人一顿狂轰,侥幸胜出.也亏得裁判明察秋毫,三个点球无一漏过,并由此成为当届最佳裁判执法决赛.

英国对德国,谁能胜出?皇帝排出了一个攻击阵容,换了三个队员.中场铁马的助手换成了hassler和托恩,voller复出代替里德尔.那边英国媒体大肆炒做,要发扬二战反法西斯的精神,将德国坦克彻底打垮.有道是打德国不必动员,尤其是街头痞子加斯科因更是扬言要教德国人踢真正的足球.相比之下,德国人比较沉默.

7月4日,半决赛英德大战拉开战幕.

更衣室,皇帝对队员发表着最后的演说.

"诸位,1年前,就在我们与威尔士的生死决战之前,柏林墙倒塌了.你们每天几个小时的守在电视前,想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6天之后,我们击败了对手.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

现在,1年之后,我们将是最后一届西德队,德国即将统一,我们现在踢的是西德队历史上最后的几场比赛.如果我们赢了,在西德队消失的时候,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之一.先生们,命运就在你们手里."

门打开了,球场上的欢呼声潮水般涌进来.

去吧!去创造历史吧.

注:本文所记八卦均出自皇帝的回忆录,由阿飞同学负责进行黄色,小资和煽情元素的添加和处理
英国人打到半决赛,总算是阵容相对固定下来,比上场就换了一个人.队中对于德国来将最危险的人物乃是加扎.这斯乃是街头混混出身,球风怪异,打法新奇,对德国这种科班出身的队伍颇有杀伤力.德国的原则是管你是谁,我该怎么踢还怎么踢,而德国该踢的就是攻势足球,这就注定了本场是非常漂亮的比赛.果然,此战被评为经典之战,乃是90世界杯最好的比赛.所以有人造谣说90年德国越踢越差乃是错误地.

战幕拉开,观众眼前一亮.双方都大打攻势足球,希望干净利落无可争议的拿下对手,场面煞是好看.更由于双方都是强调意志品质的球队,身体接触极其火爆,场上拼得刀刀见血,令观众大呼过瘾.但凶狠不等于粗野,双方本战铲球上百次,平均一分钟不到就是一铲,但无一人因为铲球拿到黄牌,为世界足球做出了榜样.

英国人占得上风,加扎在中场纵横驰骋,光芒甚至压倒了铁马.他连续多次组织起危险的攻势.德国守门员Illgner已经闲了好几场,这时候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而且表现上佳!高接低挡连续搞出liniker和platt的射门.但老这么搞也不是办法.皇帝被迫做出调整,老流氓voller下,理德尔上.这是德国在本次大赛第一个上半场的换人,充分说明了比赛的压力.

英国人的特点是比赛打好了,容易过度兴奋,从而露出破绽.德国队凭借坚强的意志顶住了对方猛攻之后,逐渐扳回形势.双方势均力敌,德国两个wingback频频上窜寻找英国人的漏洞.

下半场开始不久,德国人获得任意球,brehme一脚怒射,皮球打在跳起的parker脚上高高弹起,吊向英国大门.hilton在对方罚球时坐倒,现在竟然半天站不起来,眼看着这个球缓缓进门.这也是英国的特色之一,守门员不用死不算完.可怜人Hilton一代名人,被用到大妈时代,丢了这个大脸才批准退役.

1比0,德国领先.parker怒火中烧马上再度犯错,侵犯hassler领得黄牌一张.皇帝一看对抗激烈,hassler有伤难以支持,干脆以鲁特换下hassler.这边英国人也是调兵遣将,换下屠夫同学,换上史狄文孤注一掷.全线进攻.

面对英国人全线狂攻,防守并不出色的德国人出现不少漏洞.终于,最严重的漏洞出现在80分钟.parker带罪立功长传找人堆里的liniker.德国三个后卫扎成一堆,却无人盯人.一一将皮球漏过,有个家伙还很风骚的企图用后跟勾下皮球.相比之下,liniker动作极其简洁,一卸一射干净利落,illgner毫无机会,1比1.英国人再次在最关键时刻由关键人物射入关键进球.

比赛进入加时,德国队的换人已经全部用光,英国人则扣住最后一张牌在观察.双方体能下降,场面从精彩转向悲壮.但漂亮的突破和射门依然层出不穷.加扎脾气暴,久攻不下出脚伤人拿到黄牌.这边德国嫌裁判处罚不力,由brehme报复也拿到黄牌一张.双方继续持平.

最后时刻,比尔吱利射门中柱,吓出德国一身冷汗.要知道英国人就是凭最后的进球整死了比利时.冷汗未干,德国阵中恼了一员虎将,布赫狂奔数十米杀到前场也是一脚怒射,同样中柱弹出.这回轮到英国人一身冷汗,看时间时,已经走到了119分钟!

120分钟战毕,点球大战,德国毫不手软,第一个出场的brehme罚中,英国则由liniker罚中,第二轮铁马和吱利,第三轮platt和里德尔都弹无虚发.第四轮皮尔斯的射门被没收,而托恩关键时刻豪不手软再下一城.最后一个英国队员瓦德尔心理压力太大,怒射却打了飞机.德国连续第三次杀入决赛!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1990年世界杯最后的高潮----决赛。可惜这场决赛也是有历史以来最不对等的比赛了。俺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大家应该有个概念,90年的中央电视台说话会多么四平八稳----是这么说的“这场比赛不是五五开,连什么四六开,三七开都说不上,这场比赛是一九开!阿根廷能够有那么个‘一’,完全是因为还有马拉多纳在”。

不过,阿根廷一样是大好男儿。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赌上一百倍的努力。比拉耳朵战前动员讲话,据谣言社的同志们整理,大致如下:

“兄弟们,咱们现在只能豁出去了。什么狗屁风度,名誉,形象,mm的爱慕,咱都顾不上啦。万众一心,就一个字‘死守’!拖死德国人!就是拖不死他们,也要让他们这个冠军拿得困难。诸位,要得到强者的尊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强悍,我们今天为荣誉和尊重而战”。

接下来还举行了一系列扎小人喝血酒等富有南美风情的活动,不必细表。

再说这德国队打完半决赛,皇帝只开了一次会,确定最后的上场名单。看了这么久的《德国队在1990》,同学们应该不需要我详细列出了吧?最后的悬念是,中场除了铁马之外的另外两个名额。皇帝看了四个球员半天宣布,最年轻的hassler上,因为一年前,正是hassler在最后一场落后一球的情况下上演了绝地大反击,将德国送入世界杯。最老的里特上,因为里特已经有2次世界杯决赛的经验。(82,86德国2次打进决赛,2次获得亚军)。

这之后,皇帝宣布全体放假,自己跑去听音乐会。谁知道闹出个花絮来。那帕瓦落地一眼看见皇帝坐在台下,竟然狂奔下来跑上观众席,跪倒在皇帝面前亲吻他的手,高呼“my majesty”,原来这斯是皇帝的fans。皇帝大窘。

1990年7月8日,意大利罗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而整个罗马却成为了不夜之城,尤其是体育场内,蜂拥而来的德国球迷挥舞着成千上万面国旗,用照相机拍摄一切,闪光灯的密集程度达到了这样可怕的程度,你感到整个银河都落到了人间,落到了体育场。那时候还说得起青春年少的俺坐在电视机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战幕未开,先是世界杯入场,一辆吉普车上,四位仙女姐姐护卫着世界足球的最高荣誉----国际足联世界杯,绕场一周,欢呼四起。随即是那段老球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宣传短片,那个黑白足球缓缓的飞行着,从比煞斜塔,从老米大教堂,从斗兽场,从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成就前一一飞过,飞向未来。画外,那首著名的“意大利之夏”高昂响起:
Forse non sara una canzone
A cambiare le regole del gioco
Ma voglio viverla cosi quest' avventura
Senza frontiere e con il cuore in gola
E it mondo in una giostra di colori
E il vento accarezza le bandiere
Arriva un bivido e ti trascina via
E sciogi in un abbraccio la follia
Notti magiche
Inseguendo un goal
Sotto il cieto
Di un'estate italiana
E negli occhi tuoi
Voglia di vincere
Un'estate
Un avventura in piu
Quel sognio che comincia da bambino
E che ti porta sempre piu lontano
Non e una favola - e diagli spogliatoi
Escono i ragazza e siamo noi
Notti magiche
Inseguendo un goal
Sotto il cielo
Di un'estate italiana
E negli occhi tuoi
Voglia di vincere
Un' estate
Un avventura in piu
Notti magiche
Inseguendo un goal(Inseguendo un goal)
Sotto il cielo
Di un'estate italiana(na na na na)
E negli occhi tuoi
Voglia di vincere
Un' estate
Un avventura in piu
Un avventura
Un avventura in piu
Un avventura
Goal !

这才是世界杯,这才是多少英雄为之奋斗终身的世界杯。4年之后的世界杯在美国这个文化沙漠举办,就再也找不回这份高雅华贵的感觉了。

就在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的时候,德国队与阿根廷队出场了。这里,将是这些英雄们决斗的场地。
随着主裁判的哨声和山崩地裂的欢呼,90世界杯决赛终于拉开战幕。

这不再是技术和队型的对抗,不再是精确的计算和战略战术所能引导的比赛。这是血性的对决,是生命的抗争,是不屈服的战士要掐住命运的咽喉,是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认输的疯狂。

阿根廷队全线死守,德国人从第一分钟就把对方狠狠压在了自己的半场。阿根廷人疯狂的铲,拉,推,绊。到目前为止,德国人已经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实力可以打败德国战车。但是,如果对方只要求同归于尽呢?120分钟以后是点球,阿根廷拥有格耶切亚,他已经连续2场靠扑点球淘汰了对手,那四个不可思议的扑救使得他在阿根廷永远拥有了0004号信箱。当然,德国人也不是孬种,自有点球以来,还没有一支球队能在世界杯上靠点球打败德国人。但是,那毕竟是阿根廷人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因此,很多同修对90决赛是很鄙视的。确实,那是技术水平最低的一场决赛了。但是我不是这样。我以为,用血来写的故事,永远是最吸引我的。这样的阿根廷人远比02年潇洒死亡的那支更被我尊重。

全世界人民瞠目结舌,世界杯决赛打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始料不及。阿根廷是踢红了眼,连老马都不断挺着大肚子跑回去参加防守,而负责盯他的布赫本来就是全攻全守的高手,干脆也跟着他全场飞奔。加上皇帝还在底下打气“不要怕,你比马拉多纳技术好,他去年就训练了77天,你小子可是德国劳动模范,跟他拼脚法!”布赫一听血气上涌,盯得老马几乎动弹不得,全场下来倒是老马逼急了对布赫三次犯规。

这德国队把阿根廷挤压到了几乎是禁区线附近,发现阿根廷和阿链球虽然都有个阿字,区别还是很本质的。同学们拿出“多射门”的法宝来,围着阿根廷人的球门狂轰烂炸,一口气射了十几脚,居然毫无建树。倒是阿根廷被逼急了也借任意球射了一脚。这一脚高出横梁毫无威胁,谁也没想到这一脚居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本场决赛中,阿根廷就射过这么一次门!也正是由于阿根廷队员的冲动,留下了打破这个记录的可能----如果谁能在决赛中根本不射门的话。:-))

半场结束,双方创造了一系列记录,比如控球比例,活动区间,射门等等,都是属于千古绝唱型的。德国队队员纷纷抱怨说全在阿根廷那半边活动,对自己的那一半场地很不熟悉。铁马则愤怒谴责阿根廷球员动作野蛮,居然活生生把自己的球鞋底都踢断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更多办法,只说看来阿根廷决心很大,下半场我们继续死攻。

下半场开战,双方继续操练半场攻防。关键时刻,已经绷到极点的弦终于断裂了,65分钟,Monzon Pedro动作过大,被裁判直接红牌逐出,记忆中这是有世界杯以来第一个在决赛中被红牌的队员。德国11打10,皇帝一咬牙,下令以鲁特入替贝特,前文多次说过,皇帝骂贝特关键时刻老掉链子,乃是最不可靠的队员,在决赛的关键时刻将他换下也是一个例子。

时间逐渐走到了最后10分钟,就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刻,一声哨响,第83分钟,在一次看来并非非常严重的犯规之后,裁判判罚了点球。

这个点球成了阿根廷球迷永远的伤痛。确实,当决赛被踢成这副模样之后,谁也不敢排除这样的可能,即国际足联决定,无论如何不能让阿根廷拿到冠军。但是,也没有人可以否认,在1990年,德国人是世界之王,没有人敢说,我比德国人强。

这个时候惊人的变化发生了。点球手铁马示意,由于他的球鞋断了,刚刚更换了新球鞋,还不适应的他无法主罚点球。德国队中,Brehme主动走了出来,走向罚球点。

整个世界一片沉默......

我后来一直在猜,那个时刻Brehme在想什么。也许,他想到了自己一旦罚进这个球,德国淘汰阶段的5个进球就有3个是他进的,他将成为德国90夺冠最大的功臣之一。也许,他想起了4年前,同样是世界杯决赛,同样是面对阿根廷人,德国人坚强的将比分从0比2改写到2比2,却在最后时刻被老马的一脚妙传打下地狱。甚至,他也许想起了这已经是德国人连续第三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他不能容忍世界杯再度搽肩而过。

总之我们知道,Brehme选择了推射角度----对方最擅长的扑救方式。我们还知道,那个球几乎是贴着隔夜切呀的手指头尖,也贴着门柱,进去了...

德国人疯狂的吼声几乎掀开了体育场的天顶!Brehme咆哮着冲向教练席。后面追上来的队员不管不顾的拉倒了他,再跳起来重叠在他身上,包括西装革履的皇帝本人!

我们是世界冠军了!我们马上就是世界冠军了!我猜,和贝利描述的一样,德国人心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问“你能相信吗?我们马上就是世界冠军了!”

接下来的比赛不再有悬念。2分钟后,绝望的DEZOTTI Gustavo向德国人的腰间一脚踹去,使阿根廷人面对11打9的局面。绝望而疯狂的马拉多纳拼命哀求裁判不要出示红牌,结果自己领到黄牌一张。无论如何,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死得象一个战士。

终场哨响。终于结束了,90世界杯,德国人第三次夺得了世界杯。皇帝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队长和主教练身份2次夺得世界杯的人。漫天德国国旗飞舞,闪光灯这时候已经不再是银河了,它们已经聚成了片,变成了海,连上了天...

一片疯狂之中,铁马骄傲的高高举起了世界杯。在这个高潮的时刻,镜头逐渐拉高,拉高,体育场变成了灯海中璀璨的宝石,足球,随着意大利之夏的调子再度起飞,飞向宇宙。那,就是90年世界杯,和90年的德国队,我最爱的世界杯,和我永远的梦之队。
恩,这个东西写了很久,刚才去查了一下,第一篇是2004年一月写的。不知不觉,已经2年多了。最恐怖的,想一想,90世界杯结束,已经16年了。

16年,弹指一挥间,那一代球员在我心里的印象依然清晰,98年的时候流行一首歌叫《真心英雄》,那,就是我对他们的全部感受。也是16年以后,我还会想起他们,会还有动力写起他们的原因。我们随着这一代球员看足球,在年少轻狂的时候看他们登顶一览众山小,在逐渐成熟起来的岁月里,看他们老去,却仍然执着,仍然真心。

我本不长于文,足球却比童话更美。不如简单列一列《德国在1990》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我觉得,这些用生命写下的东西,是最好的跋。

铁马(马特乌斯),28岁在90登顶之后,铁马于92年膝盖重伤,并奇迹般的恢复,参加了94,98世界杯。直到99年,38岁的铁马还在欧洲最高水平的冠军杯决赛中主力上场。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铁马被换下场接受观众最后的欢呼,2分钟后,年轻的曼联以2比1逆转比赛。

小克(克林斯曼),90后一度陷入低谷,但重新崛起,参加了94,98世界杯和96欧洲杯。96年带领德国队登顶欧洲杯,一路艰难,到最后决赛,德国队全队连伤带病只剩一名替补,在被误判一个点球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反以2比1夺冠,是为欧洲杯历史上最难以置信的奇迹之一。现任德国队教练。

皇帝(贝肯鲍尔),90后先后担任马塞俱乐部欧洲赛场教练,即带队击败如日中天的Milan夺得冠军杯。担任拜仁临时教练,第一年带队保级,第二年即夺德国联赛冠军,后担任德国世界杯大使。现为世界足联主席有力侯选人。

Voller(沃勒尔,外号老流氓),94年以33岁高龄参加世界杯,为德国队贡献颇丰,被淘汰后白发的Voller坐地痛哭的背影配以Titanic的音乐,是那年的经典。后担任德国队主教练,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德国于02年再次打入世界杯决赛.

Brehme(布雷默),90年德国足球先生,90世界杯德国队最大功臣在94年已经老去,当在关键时刻被换上场的时候,大家甚至以为是教练看错了人。

……

感谢他们,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还记得年少的梦吗?暴笑90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