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34 2010-1-12 10:31
国军对抗战的贡献的确不能抹灭。不过在抗战初期,国军的消极和抵抗不力也是造成后期国土大片沦丧的重要原因。若前期能打出国家的气势,凝聚国人精神,恐怕后期战局会更有利于我国。
王登峰 2010-1-12 11:33
在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将军一直受国内舆论所诟,长期背负汉奸骂名,虽在徐州会战中痛歼坂垣师团,并取得临沂、鄂北、襄东三次大捷,抱着为民族而死和为洗清自己而死之心去参加襄樊战斗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将军光荣后,蒋介石非常生气,他不明白为什么总司令战死,副总司令、军长、师长反倒一个也没死。所以说其实张自忠将军是倒在国内舆论之口的,也是就民国时期所流行的一句话”报纸杀人“!
卡西莫多。 2010-1-12 12:10
现在的天朝政府老是不愿意去正面面对过去的那段历史 电视上老放一些土八路抗日的电视 我他妈看都不要看 就凭几杆破枪 也能打跑日本鬼子? 真正的民族英雄还是那些国民党的将士 共匪就是捡了个大便宜!
liangjeai 2010-1-12 13:46
向死去的英雄们致敬
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Senderous 2010-1-12 17:07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desida2001 2010-1-12 19:02
在哪个年代真是热血沸腾的年代,抗日就是当时的主流!
xdeer 2010-1-12 20:10
首先要向牺牲的先烈们致敬,石牌一战保住了大西南,保卫了抗日大后方。
ttblk 2010-1-12 21:01
不管我们的政府怎样的去掩饰,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的的确是中流砥柱的作用!
Gmaillao 2010-1-12 23:28
看完了,不知怎么的眼泪流了出来。以为神经已经坚韧的足够了,却突然忍不住了。我想这是一种爱国情感吧。
也许在我内心中也有一个战士的心,以死报国的壮烈。祖国遍地忠骨,马革裹尸。
笔者所说的石碑之战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听说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重要惨烈的战斗不为人知?我想没有必要说了。
但是对于张将军的事今天我又有了新的认知。
以前课本上说他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好想是因为身先士卒活着其他什么原因的战死了。起初我便有了一些疑惑。
一个将军怎么能在子弹无眼的战场上亲自上阵?而却仅仅带的是自己的警卫部队。
也许在今天的文章中有了答案
国家选择了他,而不是他亲为。
历史就是这样总是把一些事件“归功”到一些人身上,而旁人或者说是后人却总是没有真正的张开眼睛去“看”。
以为一个人便能如此轻易地翻云覆雨着历史,殊不知那些浪尖上的人他们是没有选择的,他们内心的无奈和委屈又有谁了解呢?
国家需要有人来承担民众的职责,需要有人去转移人民的视线,而他们便是这个承担历史这个包袱,承担着历史的“背具”,
而这些“人民"眼中的”贼“委曲求全的”贼“,他们又是多大的勇气者和无畏者呢?
他们用生命的勇气承担着国家承担着历史。
可以说是人言可畏 一个忠诚的人有怎能活在卖国的骂名中呢?
国家沉默了,而无法安息的确是仅仅”口伐“的人,那些认不清迷惑的人却用嘴”杀“死了坚定地爱国者。
爱国者也只有死才能证明自己了,这也许是一种”死得其所“吧,死亡和爱国者两者是相互选择的关系吧。
也许正是这样才有张将军”士卒“了,这样的死也许真的是一种解脱了吧。
留下的是”人民“”口中“少了一个”贼“多了一个”爱国者“;一些眼泪;一个新的历史。
历史和谐了,它把一切都留给了我们·······
qingqingde4444 2010-1-13 10:23
六十多年前的中国,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