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没了摩尔定律 芯片开发路在何方

daizi2000 2009-4-16 09:37

没了摩尔定律 芯片开发路在何方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琎

      摩尔定律失效问题虽然并不新鲜,但IBM一位研究员卡尔·安德森(Carl Anderson)最近再次抛出此言论。摩尔定律即将失效。安德森以过往多个曾高速增长的行业为例,称每个行业的指数级增长最终都会走向终结。

      安德森认为,研发方面的惊人费用将成为芯片晶体管继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障碍。一般来说,芯片开发和制造动不动就耗费数十亿美元,负担得起的公司可谓少之又少。

      如IBM的研发预算超过60亿美元,3000名以上工程师组成核心研发团队,还要多达10倍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前的问题不是技术演进路标,而是芯片制造的产业现实,如今开工一家新的工厂需要投入30亿美元。

     而芯片公司的财务健康与否取决于如何在每个晶圆(wafer)上制造更多的芯片,也就是降低每片裸片的成本。新的材料和设备的添置 让工厂成本在金融危机的当下难以承受。

      Micron存储业务副主席Brian Shirley认为:“我们目前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所有公司的技术正在接近光刻工艺的物理极限,所以挑战相比以往更加艰巨,目前,我们正在寻找能在3到5年内解决这个挑战的方法,那些研发看起来将会花费大量成本,且产业的压力也比以往更大。”

      向物理极限挑战的研究和开发的不菲花费,让安德森相信,晶体管将有可能再继续保持一两代的指数级增长,但这只是就最尖端的芯片而言,例如多核心微处理器。但更多的设计师发现,日常的应用程序不需要最新的芯片设计。

      事实上,从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到十年后游戏领域的称霸,IBM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取得了大量专利,在绝缘硅(SOI)、高k金属门(high-k metal gate)、三维芯片堆叠(3D Chip Stacking),以及空气缝(Airgap)等是IBM专利获取最密集的领域,而这也是巨额投入的结果。   

      而那些喜欢动画和打游戏的玩家,可能是推动芯片进步的最大动力。目前,IBM可谓是游戏机处理芯片的王者,截至3月,IBM作为任天堂的处理器供应商,为风靡世界的Wii游戏机提供了5000万个处理器。

      这种芯片以IBM的Power架构为基础,采用了IBM的硅绝缘体技术。这种硅绝缘体技术可改善芯片性能和减少耗电量。基于IBM Power架构和硅绝缘体技术的微处理器可用于包括游戏、消费电子设备、网络、计算机存储和服务器等许多应用。

      但IBM这种定制设计的高性能处理器,最受欢迎的还是在提供个人化和节能的游戏机领域。IBM还在为索尼PS3、微软的XBOX360游戏机等生产芯片。

      芯片开发的未来会怎样?安德森认为,没了摩尔定律,还有三个出路:光学互联(optical interconnects)、3D芯片以及基于加速器的处理技术。

      基于加速器的处理技术是时下热门的技术,除IBM之外,Nvidia、AMD旗下的ATI部门,正从这一方向提高科学计算和动画软件的运行速度。英特尔也将于今年末或明年初推出可以用作“加速器”的Larrabee芯片。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领域,游戏和动画是第一试验田。

      在游戏领域取得成功后,IBM一直希望将自己的Cell芯片不仅仅用于游戏机,高性能处理Cell应用领域被延伸至石油探勘、气象模拟、生命科学等运算市场。

      但影像处理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技术研究公司Clabby Analytics的分析师Joe Clabby表示,IBM在刀片基础架构上尝试不同类型的处理器架构来满足不同计算需求。而使用Cell处理器的刀片服务器最好的领域是获得有成像需求的用户诸如影像公司的青睐。世界范围内的影像数据处理需求仍会迅猛增长。

[[i] 本帖最后由 daizi2000 于 2009-4-16 09:42 编辑 [/i]]

linsan 2009-4-16 13:12

摩尔定律 肯定会继续进行下去的 要对他有信心啊

daizi2000 2009-4-16 14:22

IBM研究员预测:"摩尔定律"的时代将要结束

来源:赛迪网   作者:天虹

4月11日消息,摩尔定律正在接近尽头。这是计算机行业经常提出的预测。这个最新的预测是IBM的一位研究人员提出来的。

英特尔共同创始人Gordon Moore在1965年预测称,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隔两年将增长一倍。这个预测被证明是非常有弹性的。但是,IBM负责服务器设计的研究员Carl Anderson称,摩尔定律的时代就要结束了。

Anderson指出,每一个行业的指数式增长最终都将结束。他举了铁路和飞机行业提速的例子。

Anderson说,一代或者两代的指数式增长将仅仅出现在多核处理器等高级芯片中。但是,更多的设计师发现他们的日常应用程序并不需要最新的物理设计。他指出,惊人的研究和实验室(工厂)成本是继续前进的一个可怕的障碍。能够有财力支持需要投资数十亿美元建立和维护的芯片工厂的企业是极少的。  

那么,未来会怎么样呢?Anderson指出有三种技术将取得重要的进步。这三种技术是光互联、3D芯片(电路和组件相互叠加)和基于处理的加速器。加速器技术现在是一个热门的技术。

除了IBM之外,Nvidia和AMD旗下的ATI等公司也提供基于图形处理器的计算机以加快科学、工程和动画应用程序的速度。英特尔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也将推出采用加速器的Larrabee芯片。

[[i] 本帖最后由 daizi2000 于 2009-4-16 14:44 编辑 [/i]]

daizi2000 2009-4-16 14:30

"上网本+多核化"颠覆摩尔定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如晨

摩尔定律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褪去,靠处理器领域首先提出多核化战略的AMD和目前风靡全球的上网本似乎就是最好的例证。  

多核就是将多个处理器连接在一起,而不是使晶体管数量翻番,这似乎背离了摩尔定律给世人指明的方向;至于上网本就更简单明了地颠覆摩尔定律了,它的红火告诉这些实验室里的技术人员,人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市场和高端的数据,它让人们对处理器的需求回到了赛扬的水平。  

[b]多核化的颠覆[/b]  

作为一种产品发展的预测,摩尔定律完美顺应了PC时代。从第一款处理器4004诞生起,英特尔以及对手AMD,几乎都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飞奔,全球IT产业则疯狂追随。  

这是一个技术驱动应用的时代。英特尔廉价地捕获了众多PC厂家的青春,无论国外的IBM、苹果、戴尔、惠普,还是中国的联想,并且带动了全球软件产业以及庞大的代工企业群。摩尔定律的每次更新,都被它们视为一场商业狂欢。  

但这个张扬速度的年代已过去。摩尔定律代表的速度激情,在互联网带来的PC应用面前,开始失去光环。业内分析人士一度认为,对一般消费者来说,过高的计算能力,等于技术冗余。  

这给了“英特尔们”一个台阶下。2004年前,它们遭遇材料创新难题,单位面积晶体管集成过多,耗电与散热难以化解。贝瑞特当年为奔4新一代处理器延迟而下跪,正是定律受困的反映。  

于是,“英特尔们”开始走向双核、多核,它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器连接起来,封装一起。而不像以往将所有晶体管集成在一个硅片上。表面看是技术手段,实际是商业策略:这可以无限延长定律的寿命。  

本土封装巨头通富微电董事长石明达曾对CBN解释过背后原因。他说,摩尔定律正遭遇材料、体积、散热等瓶颈,设计、生产很难实现,即使实现成本也很高,而封装技术可将多核封在一起,等于创新摩尔定律。  

这对消费者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要的是性能提升、满足需求。但“英特尔们”的宣传却掩饰了定律日益步入困境的事实,当然它们借此实现了出货量的提升。

[b]上网本淡化处理器价值[/b]  

摩尔定律遭遇的还有需求变革的压力。  

互联网的普及,创新了应用一端。这一领域的“梅特卡夫定律”,即应用与价值成长成正比,与摩尔定律融合后,颠覆了PC业扩张模式。1998年至2004年,全球PC销量几乎几何级增长。  

但互联网时代的摩尔定律,显得落落寡合。因为,互联网创造的关联市场远比PC更有诱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应用,将人们的注意力由PC性能转向个性化消费与体验,处理器的价值被大大淡化了。  

上周,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在北京发布其上网本新品时透露,英特尔处理器对该产品的能耗贡献,仅为20%。  

而无线通信的普及,以及它与互联网的融合,更让英特尔感受到压力。  

创始人葛鲁夫早已觉察到变革对摩尔定律的市场冲击。在其《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他说,如果基于网络的软件,兼容任何处理器,公司将面临“四面八方的竞争”;而他更是提及“云计算”模式,声称对公司业务“大为不利”。  

英特尔显然早有准备,“迅驰”是它淡化摩尔定律压力、贴近网络应用的变革。而为了适应通信时代,此前它一直借助ARM架构,兜售自家的手机处理器。

但网络与通信产业链,比相对自由的PC产业链要复杂得多。面对壁垒森严的市场格局,英特尔初期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比如手机处理器亏损多年后,出售了事。

但它显然不甘心只做观望者。它正在不断试探网络与通信业务的深水。目前的手段则是“凌动”,这一技术低端、有些反“摩尔定律”演进趋势的产品,初期表面停留在小尺寸笔记本市场,但却是英特尔重返通信领域的“跳板”。  

事实上,对手AMD反衬出英特尔淡化摩尔定律压力的动作。2005年后,AMD在多核化技术上超越了英特尔。收购ATI之后,同样尝试在移动互联网、通信领域有所作为。

[[i] 本帖最后由 daizi2000 于 2009-4-16 14:36 编辑 [/i]]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了摩尔定律 芯片开发路在何方